华中农业大学自考微信交流群
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资深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华中农业大学自考热门
天津市2009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文学批评史课程考试大纲-自考
来源:华中农业大学自考 发布时间:2011-03-04 查看:次
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湖北自考网纲
课程名称:中国文学批评史
课程代码:0415
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与目标
课程性质与特点
本课程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段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它是一门史论结合的理论性课程。本课程以中国先秦到近代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历史为主线,兼顾对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有代表性的名家、名著、重要理论观点、命题的具体阐释和分析研究,并从当代审美意识和理论建设的角度,探讨对古代文学理论遗产的批判继承。
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发展脉络,掌握有关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的基础知识,培养阅读分析古代文论著作及“古为今用”、将其运用于当代文学研究和理论建设的能力。为学生今后在中国文学与文学理论方面的学习深造,独立进行学术研究,以及提高自身的思想文化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习本课程要求贯彻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精神,熟记中国文学批评史各阶段的发展概况,准确阐释名家、名著的基本观点和理论主张。同时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将古代文学理论精华吸收运用到当代文学理论批评和个人审美意识修养中去,实现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其他基础与专业课程有密切的联系。它以《中国文学史》、《文学概论》、《古代汉语》、《文献学》、《训诂学》等课程为基础,又对《美学》、《写作学》、《文学批评学》等课程起补充配合作用。
第二部分 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 先秦文学批评
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我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萌芽期的各种文学主张与学说,重点是儒道两家的文学观。要求通过本章学习,理解和掌握对后世中国文学批评产生深远影响的儒道两家的文学观点和重点理论命题。能够用现代汉语翻译解释古典原著中有关文学理论批评的论述,并用现代文艺学观点对其进行分析评价。 湖北自考网-自考');">湖北自考网自考站,你的自考专家!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古代经传里保存的文学理论批评资料(次重点):
识记:美刺说、言志说、观志观风说、三不朽说。
理解:春秋时代所谓“赋诗言志”的内含和“断章取义”方法。
吴公子季札评论诗乐所表现的文艺观。
《礼记·乐记》关于“声音之道,与政通矣”的论述。
应用:经过儒家整理的古代经传中文学观点的基本倾向及它们对我国后世文论有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二)儒家的文学观:
1.孔子的文学观(重点):
识记:“兴观群怨”、“文质彬彬”、“思无邪”等命题。
理解:孔子的论诗主张。
儒家文学观与其全部思想体系的关系。
应用:翻译简评孔子的“兴观群怨”说、“思无邪”说。
2.孟子的文学观(重点)。
识记:“以意逆志”说。
理解:“知人论世”、“知言养气”说。
应用:翻译并评论上述主张。
3.荀子的文学观与音乐观(次重点)。
理解:荀子论言词辩说。
应用:翻译简评荀子对音乐社会作用问题的论述。
(三)道家的文学观:
1.老子(次重点):
理解:老子对文艺的基本态度及其学说中与文学艺术有关的思想资料。
2. 庄子(重点):
理解:庄子自然天籁的审美理想。
《庄子·天下篇》对庄子思想和文章风格的描述。







